淮南市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推動產業轉型,提升城市能級。合淮兩市堅持互補共贏,加強要素流動,全力打造具有競爭力、影響力的區域合作樣板——合淮同城化 “圈”出新動能
2月17日至18日,淮南市召開第二屆轉型發展大會。其間,合肥市黨政代表團與淮南市黨政代表團共同召開合淮同城化發展座談會,盤點發展成果,商討合作事宜,為合淮同城化發展按下“快進鍵”。
嵌入產業體系 壯大產業集群
在壽縣蜀山現代產業園里,安徽達因汽車空調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一片忙碌景象,工人們正在生產汽車空調壓縮機及其關鍵零部件。
“2022年,企業實現產值4.3億元,今年1月產值4000萬元,第一季度銷售目標1.1億元!逼髽I相關負責人謝文良告訴記者。
自從落戶壽縣蜀山現代產業園以來,該企業從合肥合博機電等企業采購汽車空調壓縮機零部件,經研發、生產制造,終端產品銷往合肥的汽車售后市場。目前,企業正在研發的新能源汽車空調壓縮機,預計2023年底投產,將打開合肥新能源汽車整車及售后市場。
近年來,合肥市與淮南市共同編制了《合淮產業走廊發展規劃(2018-2025年)》《合肥臨空經濟示范區總體方案》《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合淮合作區)總體規劃》等一批重大規劃,推進10項重點合作項目及事項,互促共融、協同發展的格局逐步構建。
如今,合肥的“芯屏汽合”“急終生智”已成為產業地標,排名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11位;茨献鳛榕彽貐^,資源豐富、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空間廣闊,正在為合肥產業轉移、產業配套提供優良基地,“騰籠換鳥”打開新的空間。
“我們積極嵌入合肥‘芯屏汽合’產業鏈,主動參與產業分工,依托省級大數據產業基地,加快推進合淮數字經濟示范區建設,安徽(淮南)大數據交易中心等一批項目建成,華云數據集團投資云谷大數據產業園等項目正加快建設!被茨细咝聟^負責人李群告訴記者。
合肥、淮南兩市在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型顯示、家用電器等領域加強聯動。在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合肥已集聚比亞迪、蔚來、大眾、江淮等一批整車制造企業,淮南圍繞其應用配套先后引進了達因汽車、航天鋰電池等一批企業;在新型顯示產業,淮南圍繞合肥京東方,集聚了25家商顯配套企業。
共建園區平臺 促進協同發展
“我們關注到健康口腔這一新增需求點,準備加大對牙科手術輔料的新技術研發!痹诨茨辖洕夹g開發區,山河藥輔公司財務負責人宋若凡告訴記者,多虧了經開區稅務局送來的稅費優惠大禮包,在2022年享受了近2000萬元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作為淮南市首家非煤產業上市企業,山河藥輔公司搭乘“合淮同城化”快車,在合肥設立研發中心,與合肥醫藥企業加強合作。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淮南聯動創新區的設立,也讓企業發展快馬加鞭,產品已進入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
2022年9月,淮南聯動創新區正式揭牌。創新區涵蓋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塊20平方公里、壽縣經濟開發區區塊40平方公里,推動了淮南聯動創新區與合肥自貿區人才、資本、產業等方面有機聯動。
對于合肥、淮南而言,兩市園區共建起步早、基礎好,一批項目開工投產,為深化合作搭建了堅實的平臺。
合肥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作為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北區,于2013年9月設立,規劃建設面積42平方公里,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00億元。
2021年以來,在省市高位推動下,合肥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啟動與淮南市壽縣跨市域園區合作共建,努力探索產業協同發展新模式,加快合肥都市圈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2022年3月,合肥經開區與壽縣簽署《合肥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合淮合作區)合作共建協議》!眽劭h常務副縣長李景練告訴記者,合肥、淮南兩市政府成立共建領導小組,縣區建立常態化對接會商機制,打破常規、快速推進。
目前,合淮合作區正聚力打造世界級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園區占地面積11.3平方公里,建成后年產整車110萬輛、產值超5000億元。
在今年合淮同城化發展座談會上,合肥市負責同志表示,希望兩市發揮各自優勢,攜手共商合作,加強一體謀劃,在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方面共推一體化;茨鲜胸撠熗颈硎,將全面對標、認真學習合肥成功經驗,進一步強化“同城化”理念,在合肥的帶動下,全力打造具有競爭力、影響力的區域合作樣板。
共享公共服務 提升幸福指數
新春伊始,記者在合肥軌道交通S1號線壽縣段工程項目現場看到,建設者們揮汗如雨,工程機械往復穿梭,施工現場熱火朝天。該項目是合肥都市圈通勤交通網重點工程,連接新橋國際機場、新合肥西站兩大交通樞紐,并將空港新城與壽縣古城串聯,標志著合淮同城化發展邁出新的步伐。
隨著引江濟淮試水通航,炎劉至新橋機場等快速通道建成投用,S16壽縣段等高速公路、孤堆—毛集一級公路改建工程加快推進,兩市圍繞互聯互通,加快構建鐵、水、公、空一體化多式聯運、無縫對接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同城化發展的落腳點是改善城市圈人民群眾生活。近年來,合肥、淮南兩市在交通、教育、農業、旅游等領域共享合作,公共服務一體化取得明顯成效。
在壽縣迎河鎮李臺村的供肥蔬菜基地里,各色蔬菜長勢正旺。
“我們主要生產甘藍、娃娃菜、蘆蒿、西瓜、酥瓜等瓜菜品種!被刎撠熑送鮿傥舾嬖V記者,基地產品常年銷往合肥、六安等地。
淮南市與合肥市積極對接,共同推進壽縣建設供肥蔬菜基地。合肥市每年安排120萬元左右資金,在壽縣建設400畝左右供肥蔬菜基地,年供應合肥市優質蔬菜2000噸以上。
在壽縣新橋片區,合肥7所高校先后落戶,安醫專新校區、合肥五十中新橋校區等建成招生,安農大經濟學院、交通學院新橋校區正加快建設。
淮南市與合肥市加強教育合作,推出“教育共享行動”,積極促進合淮基礎教育學校聯盟、深化教師培訓領域交流合作、加強與合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合作和職業技能大賽合作,不斷推進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教育培訓合淮同城化。
鮮香的牛肉湯,鮮美的豆腐宴,滋味無窮的壽州圓子……一道道美食,帶著淮南的地域特色,擺在了合肥市民的面前。
近日,在“楚風漢韻·豆腐故里”2023年淮南市文化旅游(合肥)推介會上,淮南市誠邀合肥市民來淮游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壯美秀麗的八公山、碧波蕩漾的焦崗湖,感受楚風漢韻,邂逅大美淮南。
地域相接、人緣相親、經濟相融、文化相通。合肥,正打造成區域性特大城市,熱情張開雙臂,延展腹地;淮南,正努力成為合肥都市圈建設的主力軍,積極主動融入,借勢騰飛。
(安徽日報記者 柏松) 《安徽日報》3月7日11版報道